“在我眼中,師父是一個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人。每次發滿勤獎,總有我師父的名字。隻要公司不放假,她就不會休息。”說起自己的師父佘亞芬,王豔的眼中充滿敬佩之情。同時,師父佘亞芬身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直深刻影響著王豔的工作之路。
言傳身教薪火傳

2014年,王豔進入通博TBET股份煤山公司工作。帶著一份忐忑、一份好奇的她走進生產車間,當時的車間還處於手工印絲網階段。一個瘦小的藍色身影立馬“活躍”在王豔的眼中,隻見她把沉重的電池放到架子上,印刷好絲網,再搬下來,替換上新的電池,熟練的“身手”讓王豔十分驚訝,這小小的身板居然能爆發出如此驚人的能量。正暗暗驚歎間,藍色身影突然轉過了身,挽起袖子擦了擦頭上冒出的大顆汗珠,衝著王豔笑了笑說:“你好,我叫佘亞芬。”這就是王豔與佘亞芬的初次相遇。
從那以後,王豔就開始跟著師父佘亞芬學習印絲網。“一開始,什麽也不懂,師父就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手把手教我,有時候看著她臉上認真專注的模樣,和額頭沁出的汗水,非常觸動我,師父身上這股勁兒真的特別動人。”王豔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頗為感觸地說道。翻開王豔厚厚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了師父傳授給她的“精華”:印絲網之前要首檢,絲網是否清晰;放電池要整齊有間距,如果有特殊絲網要做好標記,並提示下一個工序的員工......“其他人一周才能學會的工作,王豔學了三天就可獨立上崗了。”佘亞芬對她這個徒弟更是十分滿意。
印絲網的工作不僅是個細致活,也是個體力活,搬、放、印,簡單幾個動作對體力卻是個消耗。一天下來,2萬隻電池的絲網印刷完,王豔已經是筋疲力盡。有時候手歪一下,絲網板斜放了一點,出現任何一點瑕疵,師父都會要求返工。“外觀問題就是質量問題,任何瑕疵,都會影響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保證自己的工序不影響產品質量。”看著師父目光堅定,王豔點了點頭。
佘亞芬不僅在業務上給徒弟解惑,更是傳承了一份匠心,精益求精不再是一個口號,它慢慢地融進了王豔的工作中,改進了她的處事態度。這份嚴謹不僅讓工作無可挑剔,也讓她的能力水平更上一層樓。
有其“師”必有其“徒”

平時,忙完印絲網工作的王豔都會坐在休息室放鬆一番,她不停地敲打自己的手臂,累得不想動。但是師父卻每次沒有閑著,她休息了一小會,喝了點水,就到別的崗位上去幫忙了。一來二去,次數多了,王豔就不解地問師父:“我們的工作不是做完了嗎?為什麽還要幫別人幹活?”師父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一邊忙活一邊回答道,我們是一個集體,要團結互助,他們忙不過來,我們有空就多幫幫。
有時候是量表、配阻,有時候是擦電池,按皮帽,隻要有需要,師父總會去給別人幫忙。在師父的影響下,王豔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當其他崗位有員工請假時,她總能主動頂上去。慢慢地,她和師父一樣,成為了車間裏的“多麵手”。
發揚艱苦奮鬥的通博TBET精神

隨著公司變革升級,如今車間裏都換上了自動化流水線,手工印絲網也早就被機器替代。王豔和她的師父佘亞芬都被分到了新的崗位上。
今年七月份,正值市場需求旺季。為了保證每天的出庫量都能滿足第二天客戶的提貨需求,車間裏通宵達旦,加班加點忙生產,但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正在這時,王豔和幾位同事主動站了出來,加入生產一線,與同事們一起並肩作戰。他們放棄了下班陪伴孩子的時間,踏露而來,披星而歸,最晚的時候,忙到淩晨一兩點才回家。與她一道的同事,在朋友圈幽默地說道:這個時間點,已經分不清到底是早上來上班,還是晚上下班……
雖然現在師徒倆已經不在一起工作,但見麵時,還是能夠熱情地聊上幾句,分享工作心得,閑話家常。年近五十的佘亞芬,工作時依舊神采奕奕、充滿幹勁,完全不輸給年輕人。那天王豔在加酸的工位上又看見了師父佘亞芬的身影,就跑過去問道:“師父,您怎麽在這裏?”佘亞芬笑著說:“因為這裏缺人啊,我就來了。”
回憶起師父教導她的點點滴滴,王豔至今記憶猶新。她不僅從師父那裏學會了專業的技能,更傳承了艱苦奮鬥和團結協作的通博TBET精神。